「媽,我頭先撞到個朋友,想一齊食飯,今晚會遲啲返屋企。」 「係咪女仔呀?」電話另一邊嘅語音笑住講,「記住唔好太夜返屋企。」 我答咗「知道」後收咗線,結城老師就遞咗個餐牌過嚟,一睇先知呢間餐廳嘅嘢食幾貴,立即諗到自己嘅零用錢夠唔夠。 「放心,老師請你。」佢好似睇穿我嘅心思,「無理由要一個無收入嘅學生食咁貴嘅晚飯。」 「唔……唔使嘞……我俾得起嘅……」作為男生,覺得無論對方係邊個,都應該要表示大方。 「噗哧!」老師忽然掩嘴一笑,「你只係十六歲,未需要扮老成大體,但我相信你會知分寸,唔會叫過量或過貴嘅嘢食嘅。」 「當……當然唔會。」 「唔介意我飲酒嘛?」 「唔介意……平時老師會飲酒?」 「本身唔係成日飲,只係今晚有酒癮。」 「唔搵朋友陪你?」 「我呢個年紀,身邊嘅朋友都結晒婚或有男朋友,唔想打擾佢哋。」 「所以你搵… …牛郎?」 結城老師靜咗一陣,未開口答我前被走過嚟嘅侍應搶先開口。我哋只好轉換話題,點好自己想食嘅菜式。 然後,打斷咗嘅說話再無連上。 我哋靜靜咁等侍應放低各自嘅餐點,輕輕咁拎起刀叉,切開各自嘅食物,放入口內慢慢咀嚼。餐廳播起一首好舊嘅英文歌,去到副歌部分,樂隊不停唱住「Let it be」。 我唔係好知點解,只覺得佢同老匠人嘅說話不謀而合。 「對唔住,結城老師。」意粉剩低一半時,我放下刀叉望住白色圓碟上嘅青口講。 「做咩事無端端道歉?」佢亦放低餐具,右手溜入我視線中,拎起眼角內嘅酒杯。我隨住紅酒望向佢。 「嗰排我心好煩,因為無論我做咩嘢、喺咩時候,個腦就會浮現一個女仔嘅模樣;」我將目光稍稍移到佢臉側空白嘅牆,「我做咗好多嘢去壓抑,令自己唔去想去諗,但都無作用。我唔知點去面對、去排解,然後嗰日你關心我嘅時候,我煩躁得對你大聲無禮說話,所以想道歉。」 結城老師放低酒杯,鬆一口氣微笑說:「如果你係同我一樣年紀,我會話咁大個人仲煩呢啲小事,但十六歲嘅你,呢啲係足以影響將來嘅人生大事,所以你放心,我唔會怪你或者嬲你。」 「唔好意思……」 「個女仔係邊個?講唔講得被我知?」結城老師嘅語氣同神情,好似返到佢中學時同班上同學聊八卦嘅模樣。 「唔……佢係我以前初中嘅同學……」 「講多啲俾我聽下?大概係咩樣?你同佢點識?有過咩交流?」佢興奮得大口大口飲完杯酒後,舉手叫侍應續杯。 我被佢一連串嘅問題嚇親,連忙喺腦內搵初中時校園生活點滴去應付。結城老師一邊呷住紅酒,一邊聽我似是而...
假如今天要自殺,你會選擇用甚麼方法?
自殺的方法琳琅滿目,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而成功率高的方法說易不易,說難不難。一枝筆,一盆水,足夠你把看起來堅強的生命結束;相反,有時一輛載著數噸貨物的十八輪貨車以高速撞過來,你才知道生命不是你所想的脆弱。
所以,要怎樣死也是一門學問。
有看過《完全自殺手冊》的讀者,相信不用再看此文,因為我也是參考該書而寫出的。
話在前頭,我並非想鼓勵別人去自殺,只是自己心情低落而想到寫這些東西。
畢竟,自殺在精神病學等同心搏停頓。
話入正題,自殺前,你有否想過用那種方法呢?
根據香港賽馬會的防止自殺中心所指,二零零二時最受歡迎的自殺方法是跳樓,佔了四十三點三百分比。其實在往年,跳樓是半數自殺者所採用的自殺方法。這個不難明白,香港地少,房屋多是高樓大廈,舊式房宇更加是開放式,只要跨過那大約一米多的圍欄,便可以傲翔天際,繼而與世長辭。可是,近年公屋居屋都採用了密封式設計,加上屋內的窗花,能跳下去的地方相信除了晾衣服的露台外,沒有甚麼地方可以能讓人穿過身體,融入廣闊的空間去。雖然如此,跳樓依然是一個佔盡地利的自殺方法,比起外國那些平房,即使從屋頂跳下去也可能只是擦破手腳來得痛快來得好。
剛才已說過,跳樓能在香港自殺界獨當一面,原因香港有太多太多高樓大廈。你根本不用準備甚麼便可以輕輕鬆鬆表現你在空中獨有而優美的舞姿。想要轟動,多準備一個小鐵鎚,跑上你喜歡而著名的高樓大廈高層,敲破其中一扇窗,從那裡跳下去便行。其實,在香港跳樓方便之餘,完成率亦高。香港貴為混凝土森林,無處不硬,不論你身體何處撞上去,只要有足夠高度,沒有理由不造成致命的傷害。
除了地利這優點外,不為人知的是原來跳樓死是不會痛的。根據《完全自殺手冊》內的跳樓生還者所說,跳下去是舒服的,著地是一點痛楚也沒有。原因雖然不明,但能推測到的。個人推測,感到舒服是因為體內的多巴胺做的好事。多巴胺(dopamine)是體內自然生產的神經傳遞素,是一種能給予人體快感的荷爾蒙。當你跳了下去,飛翔天際時,腦袋為了獎勵你這「正確的選擇」,分泌出多巴胺,使你有如在空中吸著可卡因一樣,身子漸漸的輕,輕得像飄在空氣中一樣。沒有痛楚的原因,個人推測會是,著地的一剎,痛神經的死亡比痛楚的傳遞還要快,沒有了傳送的管道,自然不會感到痛楚。當然,我並不是一個科學家,甚至醫生,真真假假有待讀者自己去研究,再告訴本人。
跳樓在香港自殺界的一哥,相信短期內無人能動搖,但後起之秀也不能忽視。根據香港賽馬會的防止自殺中心所指,燒炭從一九九八時只有三巴仙自殺採用,但到了二零零三年,四名自殺者內有一個便是燒炭死。燒炭能夠冒起,相信死得舒服是其中一個原因。燒炭之所以致死,是因為在燒炭過程內,空氣沒有足夠的氧分子和碳分子結合成為二氧化碳,只能結合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比氧氣更能與紅血球結合,造成慢性缺氧。吸入了一定的份量,你便開始感到目眩、頭痛、虛脫、疲癆、判斷力降低。之後,開始感到乏力,噁心;最後喪失意識,安靜地死去。死時的痛楚絕對是低!另一個選擇燒炭的原因,可能是想死得漂亮。血液內的紅血球和一氧化碳結合後,會形成粉紅色,所以當你死後被發現時,你將會是另一位穿上櫻花花瓣編成的毛衣的屍體。
可是,要燒炭成功也不是容易的。炭,雖然是容易入手,但要找一個密封的空間並不是易事。當然,你若然有私家車的話,只要買一條三至四米與排氣口闊度相同的橡皮管駁進車廂內,關好窗,以膠布密封,開著引擎,然後聽著音樂,慢慢死去。沒有車,那只能選一個好時間,把自己的房間密封,點起炭,等候天使的接待。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令空氣中的氧分子消耗,往往需要一段長時間。聰明的你一定知道,在這段時間內,被發現的機會不會是低的,尤其燒炭時所產生的濃煙及氣溫,更令人容易發現。你只好在這時間內祈求自己的密封工作做得好,及無人經過你所在的房間,否則自殺未遂的後遺症只會令你更加痛苦。
要死得漂亮便用燒炭,要死後留名的話,吊頸是不錯的選擇。宏觀所有的鬼故事,吊頸死佔了重要的一環;不論是屋子內的鬼故事,還是在郊外的鬼故事。吊頸的確不枉被「美譽」為「自殺之王」,準備不多,有繩子,足夠的高度(頸只要離地大約三十厘米)便行;所需時間亦不多,十數分鐘已經夠你魂歸天國。至於痛苦,便要視乎你怎樣的吊。
吊頸的死因有兩種,一種是繩子勒著了氣管,窒息而死;另一種是繩子壓著頸動脈和椎骨動脈,腦部突然缺氧而死。前者因為要經過氣管被堵而窒息和抽搐後才失去知覺,痛苦程度可以令你打消自殺的念頭;後者因為腦部忽然停止供血,知覺一下子便失去了,痛苦自然是零。因此,想要無痛吊死,吊頸時脖子要以斜上方被吊起,使頭部與脖子形成的角度堵死了頸椎動脈,那麼腦部的供血便會停止,知覺亦會一剎那失去,繼而無痛吊死。
想要更轟動的嗎?日本有人用鋼絲圈套在頸上,然後一躍進河,結果不用想也知他立刻身首異處,登時為當地寫上一篇新的鬼故事;也有人把車子鋼索栓在樹上,另一端捆成圈套在頸上,然後猛踩油門,結果又是另一宗身首異處的自殺案。
自殺的方法琳琅滿目,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而成功率高的方法說易不易,說難不難。一枝筆,一盆水,足夠你把看起來堅強的生命結束;相反,有時一輛載著數噸貨物的十八輪貨車以高速撞過來,你才知道生命不是你所想的脆弱。
所以,要怎樣死也是一門學問。
有看過《完全自殺手冊》的讀者,相信不用再看此文,因為我也是參考該書而寫出的。
話在前頭,我並非想鼓勵別人去自殺,只是自己心情低落而想到寫這些東西。
畢竟,自殺在精神病學等同心搏停頓。
話入正題,自殺前,你有否想過用那種方法呢?
根據香港賽馬會的防止自殺中心所指,二零零二時最受歡迎的自殺方法是跳樓,佔了四十三點三百分比。其實在往年,跳樓是半數自殺者所採用的自殺方法。這個不難明白,香港地少,房屋多是高樓大廈,舊式房宇更加是開放式,只要跨過那大約一米多的圍欄,便可以傲翔天際,繼而與世長辭。可是,近年公屋居屋都採用了密封式設計,加上屋內的窗花,能跳下去的地方相信除了晾衣服的露台外,沒有甚麼地方可以能讓人穿過身體,融入廣闊的空間去。雖然如此,跳樓依然是一個佔盡地利的自殺方法,比起外國那些平房,即使從屋頂跳下去也可能只是擦破手腳來得痛快來得好。
剛才已說過,跳樓能在香港自殺界獨當一面,原因香港有太多太多高樓大廈。你根本不用準備甚麼便可以輕輕鬆鬆表現你在空中獨有而優美的舞姿。想要轟動,多準備一個小鐵鎚,跑上你喜歡而著名的高樓大廈高層,敲破其中一扇窗,從那裡跳下去便行。其實,在香港跳樓方便之餘,完成率亦高。香港貴為混凝土森林,無處不硬,不論你身體何處撞上去,只要有足夠高度,沒有理由不造成致命的傷害。
除了地利這優點外,不為人知的是原來跳樓死是不會痛的。根據《完全自殺手冊》內的跳樓生還者所說,跳下去是舒服的,著地是一點痛楚也沒有。原因雖然不明,但能推測到的。個人推測,感到舒服是因為體內的多巴胺做的好事。多巴胺(dopamine)是體內自然生產的神經傳遞素,是一種能給予人體快感的荷爾蒙。當你跳了下去,飛翔天際時,腦袋為了獎勵你這「正確的選擇」,分泌出多巴胺,使你有如在空中吸著可卡因一樣,身子漸漸的輕,輕得像飄在空氣中一樣。沒有痛楚的原因,個人推測會是,著地的一剎,痛神經的死亡比痛楚的傳遞還要快,沒有了傳送的管道,自然不會感到痛楚。當然,我並不是一個科學家,甚至醫生,真真假假有待讀者自己去研究,再告訴本人。
跳樓在香港自殺界的一哥,相信短期內無人能動搖,但後起之秀也不能忽視。根據香港賽馬會的防止自殺中心所指,燒炭從一九九八時只有三巴仙自殺採用,但到了二零零三年,四名自殺者內有一個便是燒炭死。燒炭能夠冒起,相信死得舒服是其中一個原因。燒炭之所以致死,是因為在燒炭過程內,空氣沒有足夠的氧分子和碳分子結合成為二氧化碳,只能結合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比氧氣更能與紅血球結合,造成慢性缺氧。吸入了一定的份量,你便開始感到目眩、頭痛、虛脫、疲癆、判斷力降低。之後,開始感到乏力,噁心;最後喪失意識,安靜地死去。死時的痛楚絕對是低!另一個選擇燒炭的原因,可能是想死得漂亮。血液內的紅血球和一氧化碳結合後,會形成粉紅色,所以當你死後被發現時,你將會是另一位穿上櫻花花瓣編成的毛衣的屍體。
可是,要燒炭成功也不是容易的。炭,雖然是容易入手,但要找一個密封的空間並不是易事。當然,你若然有私家車的話,只要買一條三至四米與排氣口闊度相同的橡皮管駁進車廂內,關好窗,以膠布密封,開著引擎,然後聽著音樂,慢慢死去。沒有車,那只能選一個好時間,把自己的房間密封,點起炭,等候天使的接待。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令空氣中的氧分子消耗,往往需要一段長時間。聰明的你一定知道,在這段時間內,被發現的機會不會是低的,尤其燒炭時所產生的濃煙及氣溫,更令人容易發現。你只好在這時間內祈求自己的密封工作做得好,及無人經過你所在的房間,否則自殺未遂的後遺症只會令你更加痛苦。
要死得漂亮便用燒炭,要死後留名的話,吊頸是不錯的選擇。宏觀所有的鬼故事,吊頸死佔了重要的一環;不論是屋子內的鬼故事,還是在郊外的鬼故事。吊頸的確不枉被「美譽」為「自殺之王」,準備不多,有繩子,足夠的高度(頸只要離地大約三十厘米)便行;所需時間亦不多,十數分鐘已經夠你魂歸天國。至於痛苦,便要視乎你怎樣的吊。
吊頸的死因有兩種,一種是繩子勒著了氣管,窒息而死;另一種是繩子壓著頸動脈和椎骨動脈,腦部突然缺氧而死。前者因為要經過氣管被堵而窒息和抽搐後才失去知覺,痛苦程度可以令你打消自殺的念頭;後者因為腦部忽然停止供血,知覺一下子便失去了,痛苦自然是零。因此,想要無痛吊死,吊頸時脖子要以斜上方被吊起,使頭部與脖子形成的角度堵死了頸椎動脈,那麼腦部的供血便會停止,知覺亦會一剎那失去,繼而無痛吊死。
想要更轟動的嗎?日本有人用鋼絲圈套在頸上,然後一躍進河,結果不用想也知他立刻身首異處,登時為當地寫上一篇新的鬼故事;也有人把車子鋼索栓在樹上,另一端捆成圈套在頸上,然後猛踩油門,結果又是另一宗身首異處的自殺案。
或者閱畢全文,令你真的想自殺,但當知道如何之後,知道為何更重要。家庭、財政、工作、感情、學校、甚至社會,其中一項已經足夠令你想死,而且通常情況是幾項一齊來。可是,當你冷靜下來,抽絲剝繭去了解為甚麼的時候,其實不少問題實在不是非死不可。況且,即便朋友和家人不願聆聽,總有社工願意分擔。
曾經有朋友問,是誰決定去死的勇氣是大過去生存的勇氣。這令我反思,的確在某些情況,生存是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氣,例如末期病人選擇安樂死。然而,自殺是一念之差,安樂死是經過冷靜分析、各方專業的考慮和評核,及嘗試幾乎所有的可行辦法後而所作出的決定。
最後,假如今天要自殺,那,為甚麼呢?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