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一晚返屋企前,我去買咗一個人形攬枕,除咗作為練習之用,亦可以轉移爸媽嘅視線。果然返到屋企,媽見我抱住一個攬枕,問我做咩買返嚟。我話始終未習慣新床,瞓得唔好,所以買個攬枕睇下會唔會好啲。媽聽完後,因為仲忙緊煮晚飯,就無理到我。 晚飯時,我向爸媽話喺一間工房度搵到短期工,暑假每逢二、四、六同日都會早出門。爸媽聽到後都贊成我呢個年紀要試下打工,累積經驗為將來作準備,所以無問太多,而且尚算支持。 入夜,等到爸媽同我講晚安,入房瞓覺,然後再等多廿分鐘,確認爸媽已經熟睡,我就喺我嗰個上咗鎖嘅櫃桶,攞咗今日買嘅麻繩出嚟。我除低睡衣,赤裸坐喺床上,右手揸住未解封嘅呢束麻繩,感受佢嘅質感同魅力。無耐,左手開始羨慕右手,將麻繩搶過嚟。身體其他細胞見狀,亦開始躁動起嚟,不停叫嚷。左手無奈地分享,繩束有如洗澡中嘅海綿,滑過右臂、掃過臉龐、遊過乳頭、掠過胯下。 紅色麻繩化成粗壯血管,將能量灌注我體內,彷彿重現中三當時嘅情景,而且呢次感覺更實在,令我更加渴求當日面貌模糊嘅女人。身體每一寸呼喚著觸感,使我有心無意將攬枕拉過嚟,將麻繩放於之間,兩臂抱實、雙腿夾緊,不停來回婆娑。 攬枕嘅柔軟、麻繩嘅強韌,相似嘅能量、反差嘅刺激… … 身體終於承受唔到,所有嘢化成白液反饋於床上。 腳軟軟嘅我將麻繩鎖返入櫃,清理床上嘅後遺,抱住身邊模糊面容嘅女人入睡。 第二日,本來計劃好嘅暑假行程,亦即本來要去嘅舊店、寺廟,甚至盛屋當地文化遺產,通通喺我腦內以刪除線劃掉,全部換咗去「御船組紐」工房學編織。 第一次去工房,老婦人先帶我參觀內部全貌。原來除咗繩織外,長屋內會進行染色嘅工作。佢喺我面前示範點樣將線材以繧繝手法染色,然後將染好嘅線整齊咁掛喺架上瀝乾。佢亦帶我去睇工房咁多年嚟唔同顏色嘅線材組紐,及歷來做過嘅花式樣版存貨。 所有嘢對我嚟講都係新奇有趣,令我大開眼界。 我食咗老婦人準備嘅午飯,下晝佢哋三個織繩,我就好似嗰日咁喺旁邊觀察佢哋點整。老婦人怕我悶,俾咗啲繩織入門書我睇。書上教我點樣去打一啲簡單嘅繩結,同只用雙手去織一啲簡單嘅手繩。無耐,老婦人見我憑空比劃,和藹咁笑住遞咗啲繩比我練習,我亦欣然接受,開始簡單嘅繩編練習。 從呢日開始,每當喺屋企,我一有機會,就匿喺房細讀老匠人推薦嘅兩本書。我先從入門書開始睇。起初頭幾章,講嘅係人體構造、安全準備同注意事項。正如老匠人所講,亂縛又無應變對策,會好容易整傷甚至誤殺...
又過一年,又到年結鞭屍時間。
今年仲遲過上年,當然有原因(或藉口)。
誠然人生過咗某個關口,每日發生嘅一係差唔多,一係已經見過,實在唔似以前覺得事事新鮮。或者只係自己已經知道做咩都改變唔到大部分身邊嘅大小事,而變得漠不關心。從寫日記,到寫週記,嚟到依家寫年結,可能係人生必經嘅階段。
今年有幾件事比較感觸,喺到分享下。
第一就係關於網友。虛擬世界人來人往,我本應該接受同習慣。不過當見到一位網友忽然停咗更新,總會令我問發生咗咩事。我明白喺網上,我依然唔太鍾意講身邊嘅嘢,想只係聚焦講返一啲興趣上同知識上嘅嘢。我呢條線劃得算清楚,但我知道有人唔係咁諗。當呢兩個諗法撞上,就好容易產生反感或誤會。然後,我就諗係咪我嘅關係。當曾經有一兩句嘅網友想伸出友誼之手時,我推搪或甚至撒謊去迴避佢嗰啲關於我現實生活嘅問題。有時我問自己,嗰啲只係無關痛癢嘅問題,但我就係唔太想講。最後,我見到佢有定期更新頭像,至少知道佢安好,算係放心不少。
於是,上述嗰位網友嘅「失蹤」令我喺年中時應邀一班 discord 書台網友嘅聚會。原因就係想試接受一次呢種「熟悉陌生人」嘅好意,亦有感新鮮有時係要自己創造嘅。即使我覺得嗰刻盡力掩飾,但其實我係有少少不安。當然唔係關佢哋事,係我自己嘅一種社交恐懼嘅反應,畢竟日日如常嘅我好耐無試過有新面孔進入我現實生活。嗰晚嘅氣氛其實唔錯,大家講嘅嘢盡量聚焦喺一個個主題上,除咗一啲個人分享或者自爆私事外,好少關於任何人嘅八卦或私人問題。
第二樣有感受嘅係好青年荼毒室鹽叔搞大女室友個肚事件。我自問好鍾意聽鹽叔講嘅哲學知識同話題討論。佢講嘢係有種魅力,亦加深咗我對哲學嘅興趣同思考。當呢件事發生後,嗰種落差令我好混亂。我唔知應該點去選擇對呢個人嘅定位。當然網民好快抽水,唔少室友好快就劃清界線,但我做唔到。感覺有啲似知道自己信咗邪教嘅無知信徒,混亂而迷惘。我問自己應否再相信佢推廣嘅哲學。當刻我睇咗唔少嘅討論,聽咗一啲室友同書友嘅睇法,然後時間緩和自己情緒,慢慢有一個大約嘅諗法同結論。
第三個感受係見到咩叫做玻璃天花。呢樣嘢我其實知道好耐,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事緣呢一年我鍾意咗玩 Splatoon 3。至少一日玩一兩個鐘。依家好多遊戲都有兩個模式或階段。一個係單機對電腦嘅故事模式,一個係網上對其他玩家嘅對戰或擦級模式。我喺第一季由最低嘅C - 升到 A,然後喺下一季升到 S。跟住成年就喺 A+ 同 S 浮沉,一直突破唔到。當我喺網上睇到其他人用同樣武器,可以玩到 S+ 甚至 X,我就見到嗰塊無形嘅天花板。或者我可以藉口話其他人放嘅時間俾我多,但係競技時嘅專注、反應、瞄準同視野,天生之餘,亦隨年紀增長而減少。我只能接受呢個事實,盡可能享受天花下嘅樂趣。
要講今年最大嘅得著,其中一個就係參加咗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德尼思化喺我活躍於 Medium 嗰時已經有追開。之後退出咗 Medium 後,隔咗一段時間就入咗佢哋嘅 Discord。時間許可嘅話就聽下思友搞嘅讀書會,一齊喺嗰度睇下電影然後傾下套戲。佢哋每個月月尾都搞創作會,除咗第一次我喺創作會後先交作品(仲要係舊作)外,之後九次都有貨出到,覺得幾神奇。咁係因為我本身對投稿嘅件事幾反感。投稿就好似脫星除晒衫褲被人評頭品足,縱然自己有信心,但人同文一樣,無完美同時亦無辦法滿足所有人,總會有人因為唔合喜好而評論到體無完膚,尤其係我有時寫嘅嘢比較另類。不過,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宗旨係鼓勵思友分享,摒除咗比較呢樣嘢,所有作品只要貼題,不論內容、手法或形式,都會用欣賞同改進嘅目光去討論。喺創作會我亦見到唔少有才嘅思友,順住該月主題改編日文歌,當中用字有精練而華麗,亦有簡單而幽默,令我大開眼界而得著甚多。
另一個得著就係 Discord 書友們,令我睇返書。書台本來只係荼毒室嘅一個分支主題,因某啲事個主題靜咗後,其中一位就另外開咗一個 Discord 伺服器繼續講。我有幸地被邀請參加。書台人數雖少,講嘢亦唔算多,而且本來開台嗰幾個已經無咁點上去,但係依然喺書台活躍嘅幾位書友,除咗呻下自己嘅生活外,亦會不時分享下自己睇咗咩書,講下自己嘅讀後感,同點樣理解本書想表達嘅嘢。睇佢哋嘅討論同角度,令我獲益良多,亦俾咗唔少日後寫嘢嘅靈感。其次,佢哋令我再次睇返書,雖然都係重睇舊書,但始終係一個開始。有時睇嚟可能係一個比賽咁,但我覺得係想同書友至少有話題,保持一種友誼關係。
寫到呢度,先發覺比之前幾年篇幅長,睇嚟23年應算為最有得著嘅一年,希望24年同樣有唔少得益,睇多啲書、聽多啲歌、多啲思考、寫多啲故,甚至將長篇埋尾。
共勉之。
今年仲遲過上年,當然有原因(或藉口)。
誠然人生過咗某個關口,每日發生嘅一係差唔多,一係已經見過,實在唔似以前覺得事事新鮮。或者只係自己已經知道做咩都改變唔到大部分身邊嘅大小事,而變得漠不關心。從寫日記,到寫週記,嚟到依家寫年結,可能係人生必經嘅階段。
今年有幾件事比較感觸,喺到分享下。
第一就係關於網友。虛擬世界人來人往,我本應該接受同習慣。不過當見到一位網友忽然停咗更新,總會令我問發生咗咩事。我明白喺網上,我依然唔太鍾意講身邊嘅嘢,想只係聚焦講返一啲興趣上同知識上嘅嘢。我呢條線劃得算清楚,但我知道有人唔係咁諗。當呢兩個諗法撞上,就好容易產生反感或誤會。然後,我就諗係咪我嘅關係。當曾經有一兩句嘅網友想伸出友誼之手時,我推搪或甚至撒謊去迴避佢嗰啲關於我現實生活嘅問題。有時我問自己,嗰啲只係無關痛癢嘅問題,但我就係唔太想講。最後,我見到佢有定期更新頭像,至少知道佢安好,算係放心不少。
於是,上述嗰位網友嘅「失蹤」令我喺年中時應邀一班 discord 書台網友嘅聚會。原因就係想試接受一次呢種「熟悉陌生人」嘅好意,亦有感新鮮有時係要自己創造嘅。即使我覺得嗰刻盡力掩飾,但其實我係有少少不安。當然唔係關佢哋事,係我自己嘅一種社交恐懼嘅反應,畢竟日日如常嘅我好耐無試過有新面孔進入我現實生活。嗰晚嘅氣氛其實唔錯,大家講嘅嘢盡量聚焦喺一個個主題上,除咗一啲個人分享或者自爆私事外,好少關於任何人嘅八卦或私人問題。
第二樣有感受嘅係好青年荼毒室鹽叔搞大女室友個肚事件。我自問好鍾意聽鹽叔講嘅哲學知識同話題討論。佢講嘢係有種魅力,亦加深咗我對哲學嘅興趣同思考。當呢件事發生後,嗰種落差令我好混亂。我唔知應該點去選擇對呢個人嘅定位。當然網民好快抽水,唔少室友好快就劃清界線,但我做唔到。感覺有啲似知道自己信咗邪教嘅無知信徒,混亂而迷惘。我問自己應否再相信佢推廣嘅哲學。當刻我睇咗唔少嘅討論,聽咗一啲室友同書友嘅睇法,然後時間緩和自己情緒,慢慢有一個大約嘅諗法同結論。
第三個感受係見到咩叫做玻璃天花。呢樣嘢我其實知道好耐,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事緣呢一年我鍾意咗玩 Splatoon 3。至少一日玩一兩個鐘。依家好多遊戲都有兩個模式或階段。一個係單機對電腦嘅故事模式,一個係網上對其他玩家嘅對戰或擦級模式。我喺第一季由最低嘅C - 升到 A,然後喺下一季升到 S。跟住成年就喺 A+ 同 S 浮沉,一直突破唔到。當我喺網上睇到其他人用同樣武器,可以玩到 S+ 甚至 X,我就見到嗰塊無形嘅天花板。或者我可以藉口話其他人放嘅時間俾我多,但係競技時嘅專注、反應、瞄準同視野,天生之餘,亦隨年紀增長而減少。我只能接受呢個事實,盡可能享受天花下嘅樂趣。
要講今年最大嘅得著,其中一個就係參加咗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德尼思化喺我活躍於 Medium 嗰時已經有追開。之後退出咗 Medium 後,隔咗一段時間就入咗佢哋嘅 Discord。時間許可嘅話就聽下思友搞嘅讀書會,一齊喺嗰度睇下電影然後傾下套戲。佢哋每個月月尾都搞創作會,除咗第一次我喺創作會後先交作品(仲要係舊作)外,之後九次都有貨出到,覺得幾神奇。咁係因為我本身對投稿嘅件事幾反感。投稿就好似脫星除晒衫褲被人評頭品足,縱然自己有信心,但人同文一樣,無完美同時亦無辦法滿足所有人,總會有人因為唔合喜好而評論到體無完膚,尤其係我有時寫嘅嘢比較另類。不過,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宗旨係鼓勵思友分享,摒除咗比較呢樣嘢,所有作品只要貼題,不論內容、手法或形式,都會用欣賞同改進嘅目光去討論。喺創作會我亦見到唔少有才嘅思友,順住該月主題改編日文歌,當中用字有精練而華麗,亦有簡單而幽默,令我大開眼界而得著甚多。
另一個得著就係 Discord 書友們,令我睇返書。書台本來只係荼毒室嘅一個分支主題,因某啲事個主題靜咗後,其中一位就另外開咗一個 Discord 伺服器繼續講。我有幸地被邀請參加。書台人數雖少,講嘢亦唔算多,而且本來開台嗰幾個已經無咁點上去,但係依然喺書台活躍嘅幾位書友,除咗呻下自己嘅生活外,亦會不時分享下自己睇咗咩書,講下自己嘅讀後感,同點樣理解本書想表達嘅嘢。睇佢哋嘅討論同角度,令我獲益良多,亦俾咗唔少日後寫嘢嘅靈感。其次,佢哋令我再次睇返書,雖然都係重睇舊書,但始終係一個開始。有時睇嚟可能係一個比賽咁,但我覺得係想同書友至少有話題,保持一種友誼關係。
寫到呢度,先發覺比之前幾年篇幅長,睇嚟23年應算為最有得著嘅一年,希望24年同樣有唔少得益,睇多啲書、聽多啲歌、多啲思考、寫多啲故,甚至將長篇埋尾。
共勉之。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