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我十六年嚟嘅短暫而未完嘅人生,眼淚喺我面前出現嘅次數用一隻手嘅手指數得完;而且全部都是出於媽媽嘅眼中。再者,嗰啲情況對我嚟講都係有跡可尋,例如我考得好成績而欣慰、我迷路而擔心、我反叛而憤怒等情緒令媽媽流淚。 之但係,呢刻老師嘅眼淚同痛哭,突如其來又毫無邏輯,令我腦內忽然空白,完全做唔出任何反應,只能目定口呆望住佢喊濕半邊枕頭。 時間彷彿同時流動及靜止。 直至某一秒,隔籬鄰居大門重重被閂埋,發出震烈聲響,將房間內一對平行空間打破、重新縫合,我先意識到老師已經停止哭泣,兩眼疲倦無神望住我。 「解開我……」 所有繩索被收回,重新紮好。老師重獲自由後,最想做嘅事就係合埋眼。我見佢打咗個冷震,立即為佢冚被,好快佢呼吸漸慢,沉沉睡去。 著返衫褲、揹好背囊、閂實大門,帶住一片迷茫走到街上。嘗試從老師臉部表情去找出眼淚嘅原因,但未有頭緒已經行到屋企門口。 「你去咗邊?咁夜先返屋企?」一開門就見媽媽喺梳化衝出嚟問,「頭先發生咩事?做咩事咁匆忙?」 「我……我……頭先有啲緊要嘢唔記得帶俾朋友,所以……心急咗少少,對唔住……」 「都唔駛叫極都唔應。」 「對唔住;」我低頭避開媽媽嘅視線,偷望爸爸嘅神情,但捕捉唔到確實情緒,「我去沖涼先……」 扭開水龍頭,將熱水注入浴缸,蒸氣慢慢上升。我故意將溫度校得比平時高,除咗想快速和暖寒冷嘅身體外,仲希望放鬆頭腦,好好整理剛才嘅事。可惜,即使我以最放鬆同清醒嘅狀態,依然理唔出一個邏輯。我決定放棄,抹乾身、換好衫後,快快行返入房。 既然諗唔到一個理由,又唔想驚動爸媽,唯有喺網絡尋搜女人流眼淚嘅原因。數千萬個結果一按而出。唔少網站話女人受委屈而喊,但我點諗都唔覺自己令佢傷心或冤枉。 始終無一個準確原因,我忽然諗起工房中嘅老婦人;以佢嘅年紀,可能俾到一啲頭緒? 於是過咗兩日,要到工房幫忙嘅日子,趁老婦人入廚房時,我借故跟埋去。 「老婆婆……」確認廚房只有我同佢兩人後,「我想請教你一件事。」 「咩事?」老婦人首先錯愕,然後親切摺起魚尾紋笑說。 「嗯……」我有些少難以啟齒,但最後都問咗出口;「女人會因咩事而流眼淚?」 「呵呵……」老婦人笑咗幾聲後,走到門口將廚房門閂埋,「點解搵我講呢啲嘢?唔搵老頭子?」 本來我想支吾帶過,話關於女性嘅事搵返女性比較好,但我始終講咗心嗰句:「我記起繩藝廳嗰張大相,覺得老匠人對女性有種征服同霸道,未必幫到我解決問題。」 「哈哈……...
又過一年,又到年結鞭屍時間。
今年仲遲過上年,當然有原因(或藉口)。
誠然人生過咗某個關口,每日發生嘅一係差唔多,一係已經見過,實在唔似以前覺得事事新鮮。或者只係自己已經知道做咩都改變唔到大部分身邊嘅大小事,而變得漠不關心。從寫日記,到寫週記,嚟到依家寫年結,可能係人生必經嘅階段。
今年有幾件事比較感觸,喺到分享下。
第一就係關於網友。虛擬世界人來人往,我本應該接受同習慣。不過當見到一位網友忽然停咗更新,總會令我問發生咗咩事。我明白喺網上,我依然唔太鍾意講身邊嘅嘢,想只係聚焦講返一啲興趣上同知識上嘅嘢。我呢條線劃得算清楚,但我知道有人唔係咁諗。當呢兩個諗法撞上,就好容易產生反感或誤會。然後,我就諗係咪我嘅關係。當曾經有一兩句嘅網友想伸出友誼之手時,我推搪或甚至撒謊去迴避佢嗰啲關於我現實生活嘅問題。有時我問自己,嗰啲只係無關痛癢嘅問題,但我就係唔太想講。最後,我見到佢有定期更新頭像,至少知道佢安好,算係放心不少。
於是,上述嗰位網友嘅「失蹤」令我喺年中時應邀一班 discord 書台網友嘅聚會。原因就係想試接受一次呢種「熟悉陌生人」嘅好意,亦有感新鮮有時係要自己創造嘅。即使我覺得嗰刻盡力掩飾,但其實我係有少少不安。當然唔係關佢哋事,係我自己嘅一種社交恐懼嘅反應,畢竟日日如常嘅我好耐無試過有新面孔進入我現實生活。嗰晚嘅氣氛其實唔錯,大家講嘅嘢盡量聚焦喺一個個主題上,除咗一啲個人分享或者自爆私事外,好少關於任何人嘅八卦或私人問題。
第二樣有感受嘅係好青年荼毒室鹽叔搞大女室友個肚事件。我自問好鍾意聽鹽叔講嘅哲學知識同話題討論。佢講嘢係有種魅力,亦加深咗我對哲學嘅興趣同思考。當呢件事發生後,嗰種落差令我好混亂。我唔知應該點去選擇對呢個人嘅定位。當然網民好快抽水,唔少室友好快就劃清界線,但我做唔到。感覺有啲似知道自己信咗邪教嘅無知信徒,混亂而迷惘。我問自己應否再相信佢推廣嘅哲學。當刻我睇咗唔少嘅討論,聽咗一啲室友同書友嘅睇法,然後時間緩和自己情緒,慢慢有一個大約嘅諗法同結論。
第三個感受係見到咩叫做玻璃天花。呢樣嘢我其實知道好耐,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事緣呢一年我鍾意咗玩 Splatoon 3。至少一日玩一兩個鐘。依家好多遊戲都有兩個模式或階段。一個係單機對電腦嘅故事模式,一個係網上對其他玩家嘅對戰或擦級模式。我喺第一季由最低嘅C - 升到 A,然後喺下一季升到 S。跟住成年就喺 A+ 同 S 浮沉,一直突破唔到。當我喺網上睇到其他人用同樣武器,可以玩到 S+ 甚至 X,我就見到嗰塊無形嘅天花板。或者我可以藉口話其他人放嘅時間俾我多,但係競技時嘅專注、反應、瞄準同視野,天生之餘,亦隨年紀增長而減少。我只能接受呢個事實,盡可能享受天花下嘅樂趣。
要講今年最大嘅得著,其中一個就係參加咗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德尼思化喺我活躍於 Medium 嗰時已經有追開。之後退出咗 Medium 後,隔咗一段時間就入咗佢哋嘅 Discord。時間許可嘅話就聽下思友搞嘅讀書會,一齊喺嗰度睇下電影然後傾下套戲。佢哋每個月月尾都搞創作會,除咗第一次我喺創作會後先交作品(仲要係舊作)外,之後九次都有貨出到,覺得幾神奇。咁係因為我本身對投稿嘅件事幾反感。投稿就好似脫星除晒衫褲被人評頭品足,縱然自己有信心,但人同文一樣,無完美同時亦無辦法滿足所有人,總會有人因為唔合喜好而評論到體無完膚,尤其係我有時寫嘅嘢比較另類。不過,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宗旨係鼓勵思友分享,摒除咗比較呢樣嘢,所有作品只要貼題,不論內容、手法或形式,都會用欣賞同改進嘅目光去討論。喺創作會我亦見到唔少有才嘅思友,順住該月主題改編日文歌,當中用字有精練而華麗,亦有簡單而幽默,令我大開眼界而得著甚多。
另一個得著就係 Discord 書友們,令我睇返書。書台本來只係荼毒室嘅一個分支主題,因某啲事個主題靜咗後,其中一位就另外開咗一個 Discord 伺服器繼續講。我有幸地被邀請參加。書台人數雖少,講嘢亦唔算多,而且本來開台嗰幾個已經無咁點上去,但係依然喺書台活躍嘅幾位書友,除咗呻下自己嘅生活外,亦會不時分享下自己睇咗咩書,講下自己嘅讀後感,同點樣理解本書想表達嘅嘢。睇佢哋嘅討論同角度,令我獲益良多,亦俾咗唔少日後寫嘢嘅靈感。其次,佢哋令我再次睇返書,雖然都係重睇舊書,但始終係一個開始。有時睇嚟可能係一個比賽咁,但我覺得係想同書友至少有話題,保持一種友誼關係。
寫到呢度,先發覺比之前幾年篇幅長,睇嚟23年應算為最有得著嘅一年,希望24年同樣有唔少得益,睇多啲書、聽多啲歌、多啲思考、寫多啲故,甚至將長篇埋尾。
共勉之。
今年仲遲過上年,當然有原因(或藉口)。
誠然人生過咗某個關口,每日發生嘅一係差唔多,一係已經見過,實在唔似以前覺得事事新鮮。或者只係自己已經知道做咩都改變唔到大部分身邊嘅大小事,而變得漠不關心。從寫日記,到寫週記,嚟到依家寫年結,可能係人生必經嘅階段。
今年有幾件事比較感觸,喺到分享下。
第一就係關於網友。虛擬世界人來人往,我本應該接受同習慣。不過當見到一位網友忽然停咗更新,總會令我問發生咗咩事。我明白喺網上,我依然唔太鍾意講身邊嘅嘢,想只係聚焦講返一啲興趣上同知識上嘅嘢。我呢條線劃得算清楚,但我知道有人唔係咁諗。當呢兩個諗法撞上,就好容易產生反感或誤會。然後,我就諗係咪我嘅關係。當曾經有一兩句嘅網友想伸出友誼之手時,我推搪或甚至撒謊去迴避佢嗰啲關於我現實生活嘅問題。有時我問自己,嗰啲只係無關痛癢嘅問題,但我就係唔太想講。最後,我見到佢有定期更新頭像,至少知道佢安好,算係放心不少。
於是,上述嗰位網友嘅「失蹤」令我喺年中時應邀一班 discord 書台網友嘅聚會。原因就係想試接受一次呢種「熟悉陌生人」嘅好意,亦有感新鮮有時係要自己創造嘅。即使我覺得嗰刻盡力掩飾,但其實我係有少少不安。當然唔係關佢哋事,係我自己嘅一種社交恐懼嘅反應,畢竟日日如常嘅我好耐無試過有新面孔進入我現實生活。嗰晚嘅氣氛其實唔錯,大家講嘅嘢盡量聚焦喺一個個主題上,除咗一啲個人分享或者自爆私事外,好少關於任何人嘅八卦或私人問題。
第二樣有感受嘅係好青年荼毒室鹽叔搞大女室友個肚事件。我自問好鍾意聽鹽叔講嘅哲學知識同話題討論。佢講嘢係有種魅力,亦加深咗我對哲學嘅興趣同思考。當呢件事發生後,嗰種落差令我好混亂。我唔知應該點去選擇對呢個人嘅定位。當然網民好快抽水,唔少室友好快就劃清界線,但我做唔到。感覺有啲似知道自己信咗邪教嘅無知信徒,混亂而迷惘。我問自己應否再相信佢推廣嘅哲學。當刻我睇咗唔少嘅討論,聽咗一啲室友同書友嘅睇法,然後時間緩和自己情緒,慢慢有一個大約嘅諗法同結論。
第三個感受係見到咩叫做玻璃天花。呢樣嘢我其實知道好耐,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事緣呢一年我鍾意咗玩 Splatoon 3。至少一日玩一兩個鐘。依家好多遊戲都有兩個模式或階段。一個係單機對電腦嘅故事模式,一個係網上對其他玩家嘅對戰或擦級模式。我喺第一季由最低嘅C - 升到 A,然後喺下一季升到 S。跟住成年就喺 A+ 同 S 浮沉,一直突破唔到。當我喺網上睇到其他人用同樣武器,可以玩到 S+ 甚至 X,我就見到嗰塊無形嘅天花板。或者我可以藉口話其他人放嘅時間俾我多,但係競技時嘅專注、反應、瞄準同視野,天生之餘,亦隨年紀增長而減少。我只能接受呢個事實,盡可能享受天花下嘅樂趣。
要講今年最大嘅得著,其中一個就係參加咗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德尼思化喺我活躍於 Medium 嗰時已經有追開。之後退出咗 Medium 後,隔咗一段時間就入咗佢哋嘅 Discord。時間許可嘅話就聽下思友搞嘅讀書會,一齊喺嗰度睇下電影然後傾下套戲。佢哋每個月月尾都搞創作會,除咗第一次我喺創作會後先交作品(仲要係舊作)外,之後九次都有貨出到,覺得幾神奇。咁係因為我本身對投稿嘅件事幾反感。投稿就好似脫星除晒衫褲被人評頭品足,縱然自己有信心,但人同文一樣,無完美同時亦無辦法滿足所有人,總會有人因為唔合喜好而評論到體無完膚,尤其係我有時寫嘅嘢比較另類。不過,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宗旨係鼓勵思友分享,摒除咗比較呢樣嘢,所有作品只要貼題,不論內容、手法或形式,都會用欣賞同改進嘅目光去討論。喺創作會我亦見到唔少有才嘅思友,順住該月主題改編日文歌,當中用字有精練而華麗,亦有簡單而幽默,令我大開眼界而得著甚多。
另一個得著就係 Discord 書友們,令我睇返書。書台本來只係荼毒室嘅一個分支主題,因某啲事個主題靜咗後,其中一位就另外開咗一個 Discord 伺服器繼續講。我有幸地被邀請參加。書台人數雖少,講嘢亦唔算多,而且本來開台嗰幾個已經無咁點上去,但係依然喺書台活躍嘅幾位書友,除咗呻下自己嘅生活外,亦會不時分享下自己睇咗咩書,講下自己嘅讀後感,同點樣理解本書想表達嘅嘢。睇佢哋嘅討論同角度,令我獲益良多,亦俾咗唔少日後寫嘢嘅靈感。其次,佢哋令我再次睇返書,雖然都係重睇舊書,但始終係一個開始。有時睇嚟可能係一個比賽咁,但我覺得係想同書友至少有話題,保持一種友誼關係。
寫到呢度,先發覺比之前幾年篇幅長,睇嚟23年應算為最有得著嘅一年,希望24年同樣有唔少得益,睇多啲書、聽多啲歌、多啲思考、寫多啲故,甚至將長篇埋尾。
共勉之。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