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頭先撞到個朋友,想一齊食飯,今晚會遲啲返屋企。」 「係咪女仔呀?」電話另一邊嘅語音笑住講,「記住唔好太夜返屋企。」 我答咗「知道」後收咗線,結城老師就遞咗個餐牌過嚟,一睇先知呢間餐廳嘅嘢食幾貴,立即諗到自己嘅零用錢夠唔夠。 「放心,老師請你。」佢好似睇穿我嘅心思,「無理由要一個無收入嘅學生食咁貴嘅晚飯。」 「唔……唔使嘞……我俾得起嘅……」作為男生,覺得無論對方係邊個,都應該要表示大方。 「噗哧!」老師忽然掩嘴一笑,「你只係十六歲,未需要扮老成大體,但我相信你會知分寸,唔會叫過量或過貴嘅嘢食嘅。」 「當……當然唔會。」 「唔介意我飲酒嘛?」 「唔介意……平時老師會飲酒?」 「本身唔係成日飲,只係今晚有酒癮。」 「唔搵朋友陪你?」 「我呢個年紀,身邊嘅朋友都結晒婚或有男朋友,唔想打擾佢哋。」 「所以你搵… …牛郎?」 結城老師靜咗一陣,未開口答我前被走過嚟嘅侍應搶先開口。我哋只好轉換話題,點好自己想食嘅菜式。 然後,打斷咗嘅說話再無連上。 我哋靜靜咁等侍應放低各自嘅餐點,輕輕咁拎起刀叉,切開各自嘅食物,放入口內慢慢咀嚼。餐廳播起一首好舊嘅英文歌,去到副歌部分,樂隊不停唱住「Let it be」。 我唔係好知點解,只覺得佢同老匠人嘅說話不謀而合。 「對唔住,結城老師。」意粉剩低一半時,我放下刀叉望住白色圓碟上嘅青口講。 「做咩事無端端道歉?」佢亦放低餐具,右手溜入我視線中,拎起眼角內嘅酒杯。我隨住紅酒望向佢。 「嗰排我心好煩,因為無論我做咩嘢、喺咩時候,個腦就會浮現一個女仔嘅模樣;」我將目光稍稍移到佢臉側空白嘅牆,「我做咗好多嘢去壓抑,令自己唔去想去諗,但都無作用。我唔知點去面對、去排解,然後嗰日你關心我嘅時候,我煩躁得對你大聲無禮說話,所以想道歉。」 結城老師放低酒杯,鬆一口氣微笑說:「如果你係同我一樣年紀,我會話咁大個人仲煩呢啲小事,但十六歲嘅你,呢啲係足以影響將來嘅人生大事,所以你放心,我唔會怪你或者嬲你。」 「唔好意思……」 「個女仔係邊個?講唔講得被我知?」結城老師嘅語氣同神情,好似返到佢中學時同班上同學聊八卦嘅模樣。 「唔……佢係我以前初中嘅同學……」 「講多啲俾我聽下?大概係咩樣?你同佢點識?有過咩交流?」佢興奮得大口大口飲完杯酒後,舉手叫侍應續杯。 我被佢一連串嘅問題嚇親,連忙喺腦內搵初中時校園生活點滴去應付。結城老師一邊呷住紅酒,一邊聽我似是而...
又過一年,又到年結鞭屍時間。
今年仲遲過上年,當然有原因(或藉口)。
誠然人生過咗某個關口,每日發生嘅一係差唔多,一係已經見過,實在唔似以前覺得事事新鮮。或者只係自己已經知道做咩都改變唔到大部分身邊嘅大小事,而變得漠不關心。從寫日記,到寫週記,嚟到依家寫年結,可能係人生必經嘅階段。
今年有幾件事比較感觸,喺到分享下。
第一就係關於網友。虛擬世界人來人往,我本應該接受同習慣。不過當見到一位網友忽然停咗更新,總會令我問發生咗咩事。我明白喺網上,我依然唔太鍾意講身邊嘅嘢,想只係聚焦講返一啲興趣上同知識上嘅嘢。我呢條線劃得算清楚,但我知道有人唔係咁諗。當呢兩個諗法撞上,就好容易產生反感或誤會。然後,我就諗係咪我嘅關係。當曾經有一兩句嘅網友想伸出友誼之手時,我推搪或甚至撒謊去迴避佢嗰啲關於我現實生活嘅問題。有時我問自己,嗰啲只係無關痛癢嘅問題,但我就係唔太想講。最後,我見到佢有定期更新頭像,至少知道佢安好,算係放心不少。
於是,上述嗰位網友嘅「失蹤」令我喺年中時應邀一班 discord 書台網友嘅聚會。原因就係想試接受一次呢種「熟悉陌生人」嘅好意,亦有感新鮮有時係要自己創造嘅。即使我覺得嗰刻盡力掩飾,但其實我係有少少不安。當然唔係關佢哋事,係我自己嘅一種社交恐懼嘅反應,畢竟日日如常嘅我好耐無試過有新面孔進入我現實生活。嗰晚嘅氣氛其實唔錯,大家講嘅嘢盡量聚焦喺一個個主題上,除咗一啲個人分享或者自爆私事外,好少關於任何人嘅八卦或私人問題。
第二樣有感受嘅係好青年荼毒室鹽叔搞大女室友個肚事件。我自問好鍾意聽鹽叔講嘅哲學知識同話題討論。佢講嘢係有種魅力,亦加深咗我對哲學嘅興趣同思考。當呢件事發生後,嗰種落差令我好混亂。我唔知應該點去選擇對呢個人嘅定位。當然網民好快抽水,唔少室友好快就劃清界線,但我做唔到。感覺有啲似知道自己信咗邪教嘅無知信徒,混亂而迷惘。我問自己應否再相信佢推廣嘅哲學。當刻我睇咗唔少嘅討論,聽咗一啲室友同書友嘅睇法,然後時間緩和自己情緒,慢慢有一個大約嘅諗法同結論。
第三個感受係見到咩叫做玻璃天花。呢樣嘢我其實知道好耐,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事緣呢一年我鍾意咗玩 Splatoon 3。至少一日玩一兩個鐘。依家好多遊戲都有兩個模式或階段。一個係單機對電腦嘅故事模式,一個係網上對其他玩家嘅對戰或擦級模式。我喺第一季由最低嘅C - 升到 A,然後喺下一季升到 S。跟住成年就喺 A+ 同 S 浮沉,一直突破唔到。當我喺網上睇到其他人用同樣武器,可以玩到 S+ 甚至 X,我就見到嗰塊無形嘅天花板。或者我可以藉口話其他人放嘅時間俾我多,但係競技時嘅專注、反應、瞄準同視野,天生之餘,亦隨年紀增長而減少。我只能接受呢個事實,盡可能享受天花下嘅樂趣。
要講今年最大嘅得著,其中一個就係參加咗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德尼思化喺我活躍於 Medium 嗰時已經有追開。之後退出咗 Medium 後,隔咗一段時間就入咗佢哋嘅 Discord。時間許可嘅話就聽下思友搞嘅讀書會,一齊喺嗰度睇下電影然後傾下套戲。佢哋每個月月尾都搞創作會,除咗第一次我喺創作會後先交作品(仲要係舊作)外,之後九次都有貨出到,覺得幾神奇。咁係因為我本身對投稿嘅件事幾反感。投稿就好似脫星除晒衫褲被人評頭品足,縱然自己有信心,但人同文一樣,無完美同時亦無辦法滿足所有人,總會有人因為唔合喜好而評論到體無完膚,尤其係我有時寫嘅嘢比較另類。不過,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宗旨係鼓勵思友分享,摒除咗比較呢樣嘢,所有作品只要貼題,不論內容、手法或形式,都會用欣賞同改進嘅目光去討論。喺創作會我亦見到唔少有才嘅思友,順住該月主題改編日文歌,當中用字有精練而華麗,亦有簡單而幽默,令我大開眼界而得著甚多。
另一個得著就係 Discord 書友們,令我睇返書。書台本來只係荼毒室嘅一個分支主題,因某啲事個主題靜咗後,其中一位就另外開咗一個 Discord 伺服器繼續講。我有幸地被邀請參加。書台人數雖少,講嘢亦唔算多,而且本來開台嗰幾個已經無咁點上去,但係依然喺書台活躍嘅幾位書友,除咗呻下自己嘅生活外,亦會不時分享下自己睇咗咩書,講下自己嘅讀後感,同點樣理解本書想表達嘅嘢。睇佢哋嘅討論同角度,令我獲益良多,亦俾咗唔少日後寫嘢嘅靈感。其次,佢哋令我再次睇返書,雖然都係重睇舊書,但始終係一個開始。有時睇嚟可能係一個比賽咁,但我覺得係想同書友至少有話題,保持一種友誼關係。
寫到呢度,先發覺比之前幾年篇幅長,睇嚟23年應算為最有得著嘅一年,希望24年同樣有唔少得益,睇多啲書、聽多啲歌、多啲思考、寫多啲故,甚至將長篇埋尾。
共勉之。
今年仲遲過上年,當然有原因(或藉口)。
誠然人生過咗某個關口,每日發生嘅一係差唔多,一係已經見過,實在唔似以前覺得事事新鮮。或者只係自己已經知道做咩都改變唔到大部分身邊嘅大小事,而變得漠不關心。從寫日記,到寫週記,嚟到依家寫年結,可能係人生必經嘅階段。
今年有幾件事比較感觸,喺到分享下。
第一就係關於網友。虛擬世界人來人往,我本應該接受同習慣。不過當見到一位網友忽然停咗更新,總會令我問發生咗咩事。我明白喺網上,我依然唔太鍾意講身邊嘅嘢,想只係聚焦講返一啲興趣上同知識上嘅嘢。我呢條線劃得算清楚,但我知道有人唔係咁諗。當呢兩個諗法撞上,就好容易產生反感或誤會。然後,我就諗係咪我嘅關係。當曾經有一兩句嘅網友想伸出友誼之手時,我推搪或甚至撒謊去迴避佢嗰啲關於我現實生活嘅問題。有時我問自己,嗰啲只係無關痛癢嘅問題,但我就係唔太想講。最後,我見到佢有定期更新頭像,至少知道佢安好,算係放心不少。
於是,上述嗰位網友嘅「失蹤」令我喺年中時應邀一班 discord 書台網友嘅聚會。原因就係想試接受一次呢種「熟悉陌生人」嘅好意,亦有感新鮮有時係要自己創造嘅。即使我覺得嗰刻盡力掩飾,但其實我係有少少不安。當然唔係關佢哋事,係我自己嘅一種社交恐懼嘅反應,畢竟日日如常嘅我好耐無試過有新面孔進入我現實生活。嗰晚嘅氣氛其實唔錯,大家講嘅嘢盡量聚焦喺一個個主題上,除咗一啲個人分享或者自爆私事外,好少關於任何人嘅八卦或私人問題。
第二樣有感受嘅係好青年荼毒室鹽叔搞大女室友個肚事件。我自問好鍾意聽鹽叔講嘅哲學知識同話題討論。佢講嘢係有種魅力,亦加深咗我對哲學嘅興趣同思考。當呢件事發生後,嗰種落差令我好混亂。我唔知應該點去選擇對呢個人嘅定位。當然網民好快抽水,唔少室友好快就劃清界線,但我做唔到。感覺有啲似知道自己信咗邪教嘅無知信徒,混亂而迷惘。我問自己應否再相信佢推廣嘅哲學。當刻我睇咗唔少嘅討論,聽咗一啲室友同書友嘅睇法,然後時間緩和自己情緒,慢慢有一個大約嘅諗法同結論。
第三個感受係見到咩叫做玻璃天花。呢樣嘢我其實知道好耐,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事緣呢一年我鍾意咗玩 Splatoon 3。至少一日玩一兩個鐘。依家好多遊戲都有兩個模式或階段。一個係單機對電腦嘅故事模式,一個係網上對其他玩家嘅對戰或擦級模式。我喺第一季由最低嘅C - 升到 A,然後喺下一季升到 S。跟住成年就喺 A+ 同 S 浮沉,一直突破唔到。當我喺網上睇到其他人用同樣武器,可以玩到 S+ 甚至 X,我就見到嗰塊無形嘅天花板。或者我可以藉口話其他人放嘅時間俾我多,但係競技時嘅專注、反應、瞄準同視野,天生之餘,亦隨年紀增長而減少。我只能接受呢個事實,盡可能享受天花下嘅樂趣。
要講今年最大嘅得著,其中一個就係參加咗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德尼思化喺我活躍於 Medium 嗰時已經有追開。之後退出咗 Medium 後,隔咗一段時間就入咗佢哋嘅 Discord。時間許可嘅話就聽下思友搞嘅讀書會,一齊喺嗰度睇下電影然後傾下套戲。佢哋每個月月尾都搞創作會,除咗第一次我喺創作會後先交作品(仲要係舊作)外,之後九次都有貨出到,覺得幾神奇。咁係因為我本身對投稿嘅件事幾反感。投稿就好似脫星除晒衫褲被人評頭品足,縱然自己有信心,但人同文一樣,無完美同時亦無辦法滿足所有人,總會有人因為唔合喜好而評論到體無完膚,尤其係我有時寫嘅嘢比較另類。不過,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宗旨係鼓勵思友分享,摒除咗比較呢樣嘢,所有作品只要貼題,不論內容、手法或形式,都會用欣賞同改進嘅目光去討論。喺創作會我亦見到唔少有才嘅思友,順住該月主題改編日文歌,當中用字有精練而華麗,亦有簡單而幽默,令我大開眼界而得著甚多。
另一個得著就係 Discord 書友們,令我睇返書。書台本來只係荼毒室嘅一個分支主題,因某啲事個主題靜咗後,其中一位就另外開咗一個 Discord 伺服器繼續講。我有幸地被邀請參加。書台人數雖少,講嘢亦唔算多,而且本來開台嗰幾個已經無咁點上去,但係依然喺書台活躍嘅幾位書友,除咗呻下自己嘅生活外,亦會不時分享下自己睇咗咩書,講下自己嘅讀後感,同點樣理解本書想表達嘅嘢。睇佢哋嘅討論同角度,令我獲益良多,亦俾咗唔少日後寫嘢嘅靈感。其次,佢哋令我再次睇返書,雖然都係重睇舊書,但始終係一個開始。有時睇嚟可能係一個比賽咁,但我覺得係想同書友至少有話題,保持一種友誼關係。
寫到呢度,先發覺比之前幾年篇幅長,睇嚟23年應算為最有得著嘅一年,希望24年同樣有唔少得益,睇多啲書、聽多啲歌、多啲思考、寫多啲故,甚至將長篇埋尾。
共勉之。
留言
發佈留言